這個網誌已移至其他網址
這個網誌現已移至 http://movie-stephen-hk.blogspot.com/。
系統會在 30 秒內將您重新導向至該網址,您也可以按一下這裡自行連往該網址。
如果您是資訊提供訂閱者,請將您的資訊提供訂閱網址更新為 http://movie-stephen-hk.blogspot.com/feeds/posts/default。

詹瑞文的PIP在香港的生存,見證了舞台表演在香港的普及化。在《港女發狂、港男發瘟》內,詹瑞文巧妙地施展渾身解數,把他自己的身體運用得出神入化,幅度之闊、節奏之準,絕對值得後進學習。而趁勢帶幾位所謂「徒弟」出台,除了能分擔演出的體力消耗外,也有交棒及日後作劇場分散投資的成份。也許是演藝學院出身的關係,詹瑞文式的演技,總帶著濃濃的誇張手法。而基於本身「諧星」及「丑角」的定位,「扮女人」與「講粗口」這兩招,在今次的舞台上,亦竟然一而再、再而三地出現。《港女發狂、港男發瘟》的內容,不能說沒有「批判性」,但至少可以說,詹瑞文志不在此。於PIP的角度而言,要保持客源,不能說得太刁鑽,搞得熱熱鬧鬧,才最合適。而要留住觀眾,詹瑞文的全情投入是必然的,而「拉觀眾落水」則是另一樣法寶。要佩服的,仍是詹瑞文對「入場觀眾心理」與「現場反應」的掌握,實在到了非常水平。雖然筆者不是詹瑞文的支持者,但能有幾小時的嘻哈熱鬧,試問還能有甚麼要求?筆者在此,高度推介。
由杜琪峰監製、鄭保瑞導演的《意外》,有一定的水準。除了懸疑部分恰到好處外,對人性亦有一定的掌握。而如果說,這齣電影是有甚麼較深刻的意義的話,那麼,它要告訴觀眾的,就是「人會墮進由自己所親手設置的『心理陷阱』裡」。電影劇情並不複雜,把謀殺佈局成意外的集團,主腦對人失掉信心,最終令大部分成員,包括主腦自己,均死於「意外」。而這部電影的最精彩的賣點之一,即在於其對「意外」的勾劃,能令觀眾留下「似假還真」的深刻印象。古天樂與任賢齊,演來都中規中舉,反而馮粹帆所演的角色,更能令人留下印象。電影依然是男性取向,但值得任何性別的觀眾一看。標籤: 意外
以同名小說改編,由陳國富領軍,配合國內現時幾位當紅演員擔綱演出的《風聲》,頗能帶出戲味。而緊張的節奏,也能發揮出預期效果。電影於六十周年國慶前推出,雖然有明顯向國家「無名英雄」致敬的意味,但拍來卻無牽強、突兀的感覺。電影劇情其實非常簡單,說穿了就是「偽政府尋找『內鬼』(特務、臥底)的故事」。而中間兩段兩位女主角被盤問、審查的「性意味」極濃的戲,則拍得很內歛而大膽。幾位主要演員都稱職,黃曉明可以,李冰冰很不錯,但周迅更好。而配合全片細緻但沉鬱的氣氛、風格,更能讓觀眾看得投入。電影對情報及密碼的陳述,也下過一些功夫,算是為電影增加幾分的趣味。而電影裡所勾劃的人性,與及當中曾使用過的酷刑,都令人感到不寒而慄,並暗地慶幸自己身處於一個和平與自由的社會內。絕對值得一看。標籤: 風聲
 標籤: 怪談
於香港樂壇裡,鄭秀文不能不說具有代表性,也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。她於九十年代所唱出的一系列失戀、慘情歌,早於很多本地女性心裡烙下了痕跡。而鄭秀文本身的故事,高高低低、毀譽參半、休息復出,亦是香港女性的一個傳奇。而假若撇開鄭秀文本身的信仰問題,以香港現時擁有龐大患上「情傷」的女性的角度來看,用「新派宗教力量」的路線為賣點,亦不失為一個好的市場開拓策略。演唱會裡的歌,整體編排得很好。動靜快慢皆宜。鄭秀文的表演亦出色,在演譯舊歌時能帶出成熟韻味。於九十年代中期在情路上拐過彎的朋友,不應錯過。標籤: 鄭秀文
以戲論戲,張家輝於這部電影裡的演出,祇是一般;而其他演員的發揮,亦相當有限。作為黑社會的類型電影,所有情節都在預料之中,是意料中事。唯一意外的,可能是廖啟智所飾演的老差骨,在果欄裡放過張家輝的一場,令人不明所以。有思覺失調的張家輝,在片中重重複複強調的那一句,旺角祇是一個更大的監獄,明顯地是這齣電影的主題。然而,太典型的「壞人」與及似曾相識的「爭龍頭」橋段,卻實在勾不起觀眾的興趣。而加入裡面作「鹽花」的莫少琪與孟瑤,亦完全沒有驚喜。至於去年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女主角、女配角鮑起靜、陳麗雲,除了演回她們所熟悉的戲路外,也得不到充分發揮的機會。這齣電影告訴大家,儘管集齊了很多會演戲的人在一起,劇本太「行」的話,銀幕上也不會有甚麼新花火出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