尋找閒適生活 撰文:史提反.黃
筆者每次和住在歐洲和加拿大的朋友傾談,都對他們的悠閒式生活,羨慕不矣。每年幾星期的大假,與一家大小,去去旅行,固然令人神往,但更吸引的,卻是他們作息的規律。每星期五天工作,準時下班,除非特殊情況不把文件與工作帶離辦公室;週六及週日是家庭或朋友聚會;而工作時間以外,則永不受公事滋擾。他們絕大部分不會在工作時間內,處理私人事務;但更重要的,卻是在私人時間內,能保持自我時間的操控權。這比起筆者大部分在香港的朋友,下班後要把工作帶返住所、把辦公室的電話駁回自己的手機內接聽,簡直不可同日而語。而早前由香港政府所倡導的五天工作,運作上亦大有問題。說好「週六不用上班」的一句,言猶在耳,也還未來得及高興,很多僱主及上司,就馬上「邀請」同事於「不用上班的週六及週日」,參加不同類型的「公司活動」,叫你「推又不行」,「去又無奈」。而另外一些,就是上司給你標準的上下班時間,卻給你「超乎合理程度的工作要求」,讓你「自生自滅」,加班變成是「咎由自取」。於是乎,一眾本地「上班一族」除了要求加薪,以安撫疲憊的身心外,又能再要求甚麼?當然,更慘的,要算是那一大批「活於貧窮線下的全職工人」。他們由朝到晚,不眠不休,仍然人工不過五千。大家說,從這兩點看,國民平均收入,媲比歐洲與加拿大的香港(政府與市民),是否需要好好反省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