思考《多拉A夢》 撰文:史提反.黃
看《多拉A夢》多年,雖不能說自己看著它的改變,但說它伴隨著自己由少年步入中年,卻是一點不假。所以早幾年,為大雄配音的配音員辭世,也曾令筆者心頭引起一些激蕩。但說自己熟悉這套卡通嗎?答案原來是:「不」。而除了知道《多拉A夢》的作者是籐子.不二雄(或:籐子.F.不二雄),主角有大雄、靜香、多拉A夢、胖虎與小夫等外,筆者腦海裡有的,或許就祇有竹青蜓、隨意門等法寶的名字。至於,幹文職的「大雄爸爸」的職位是甚麼的?在那裡上班?大雄的學校是甚麼名字?這套卡通的明確主題、背景又是怎樣?就一時都答不出來。說這套卡通是「科幻、奇想」,固然無不可。但把它定位為「倫理、溫情、友誼」,卻似乎更貼切。那麼,《多拉A夢》所要說的,究竟是甚麼呢?這當然就是以大雄為中心的「童夢」。也由於此,儘管有一隻來自「未來」的「機械貓」,卻沒有一貫(或預期)的「驚天大秘密」,又或是甚麼「不凡」的「(救世)使命」,而祇有一系列「貪方便」而略帶「奇想」的發明。有一回,筆者看著、看著螢光幕上的「大雄爸爸」,忽然就產生了一種奇怪的感覺。卻原來自己不知不覺間已達到了「他」的年紀,而大雄、多拉A夢卻仍如昔日的模樣…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