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無聊變成一種生活價值 撰文:史提反.黃
活在國際級大都會,生活過於富裕,沒有柴米油鹽的壓逼,「無聊」漸漸變成了一種價值。更甚的是,「殺死時間」倒成了大部分既無重大生活壓力,讀書不成又無心工作的年輕人的「當務之急」。早前,屢獲國際大獎的台灣年青導演被訪問時,談及她的電影被評缺乏明確主題及稍欠深度時,就直接承認時下年青人的世界,根本已沒有了承擔。能鋪排好一個像樣的故事已很不錯,惶論說甚麼文藝、國殤、人生意義與悲情。另一方面,社會變遷亦已不能逆轉,傳統行業息微不在話下,從事崇尚辛勤及良心的職業,生計不保。反而,投機取巧與及販售娛樂的行業,成行成市,動輒上千億的盈利。撇開股票、地產行業不談。相對地較傳統的明星、歌星、體壇名將,早已是新一輩年青人理想事業的典範,況且,還有高薪厚祿的專業「電玩遊戲」的操控員及參賽者。時代的確變了,但變的似乎不祇是科技,而更是人心與價值。我們雖不至於對於貧困與不幸視若無睹,但冷漠卻嚴然成了趨勢。熱心腸者,除了是自己也執迷的人士外,就祇剩下了那些煽風點火的政客,而獨獨缺席了知識份子。或許,「無知」與「反智」的「知識份子」早已是太多,而餘下的讀書人又已經太疲累。看來,要不就是去適應這個「既
成定局」,要不就要把眼前這個政治、經濟、社會、科技結構來個重整才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