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有個陳奕迅 撰文:史提反.黃

 


說香港有個陳奕迅,跟說香港有個許冠傑、香港有個譚詠麟,和香港有個張學友,並無兩樣。他們都各自代表了自己所處的音樂年代,都擁有強烈的個人風格,並充分的地道香港。筆者對陳奕迅有偏愛是事實,但筆者卻更懂得「愛才」。自九十年代中起,香港的樂壇其實已經沉淪。歌手的賣相與娛樂成份,早已掩蓋了他們的正職。對新晉新手而言,惶論要說個人風格,就是要唱好一首歌的要求,有時都已經是「妄想」。然而,每次聽陳奕迅的歌,筆者都會感到一份「暖和」,並夾雜著對歌者全情用心演繹的敬意在內。早在《我的快樂時代》是如此,到《富士出下》仍是如此。而於這幾年間,能令筆者肯掏荷包買的廣東話大碟,實際上,亦祇有陳奕迅。儘管陳奕迅久不久仍會口不擇言,比如很多年前,說甚麼「四大天王的唱片已沒有人買」,到最近說「日本天后濱崎步在演唱會上咪嘴」事件等。但他也祇是率性而為,說出一些大家覺得「不該由他說出來」的公開事實。而不像其他人般籍著說話標榜自己的「不羈」與「與眾不同」,又或是製造自己的新聞價值。陳奕迅對音樂、歌詞等,都有執著。他在音樂上的幾位老拍檔,自然不用多提。但他對歌詞深度的掌握,卻是無華樸實的。像《浮誇》、《 富士山下》等,除了陳奕迅的演繹,筆者想不出有其他人可以唱出如的狂放、準繩。有一回,記者問他是否所唱的歌詞都能懂,他的答案就更令人敬服。陳奕迅說:「音樂與歌詞是一種整體的配合,而當代的流行歌曲,曲與詞之間亦已經不是各自獨立的個體。舉例說,八十年代美國歌手米高•積遜多首節拍強勁的歌曲,就有很多美國人搞不懂它們的歌詞,但這卻無礙那些歌曲成為大熱。作為歌手的最重要責任,祇是盡心唱……。」陳奕迅,筆者會繼續支持你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