貝理雅的十年執政 撰文:史提反.黃

 


除了非常原因,或是制度缺陷所促成外,能掌握一個現代國家近十年的人物,應屈指可數。而以四十出頭之年,帶領一個世界強國,又能令其形象更新、國力蒸蒸日上的,就更是鳳毛麟角。六十年代的美國總統甘乃迪,算是風流人物。但甘乃迪仰仗家族餘蔭,影響力雖巨,遇刺身亡,真正在任日子又不長,故不在討論之內。筆者要說的,是英國的首相貝理雅。十年前,英國保守黨馬卓安面對國內外的一系列危機,未能以強勢、果斷了決,結果在大選中輸給了工黨的年青領袖貝理雅。而貝理雅上台後,亦一如所料,繼承前首相戴卓爾夫人的強硬作風,在內刺激經濟和走「私有化」路線,對外則跟隨美國國際政治的立場。就正如本地才子陶傑所言,貝理雅在他的執政十年間,令世人對英國的耳目一新。我們會記得《哈理波特》、威廉與哈利王子、萬人迷碧咸等,而不會再是老態龍鍾的舊英國。倘若不是刻意誤導英國國民,跟隨美國進攻伊拉克,貝理雅應該是近代英國最傑出的首相之一。而實際上,英國近年的經濟,亦是強勁的。而他之所以選擇跟隨美國進攻伊拉克,亦或多或少,是出於經濟利益與國際政治佈局的考慮,所以罪不在出發點。貝理雅臨落台前,走回自己政治的起點,自己所屬的選區,�^國北部的塞奇菲爾德,說了一番令人值得深思的說話,算是總結了自己的政治生涯,與及自己多年來從政的經驗。他說:多年盡心國事,對得住國家和自己。至於如何可克服權力慾?則祇有一個方法,就是把它放下!這番話,的確足可以為現代政治家豎立典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