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後資本主義的再反思 撰文:史提反.黃

 


身處香港地,每天總遇上或多或少的稀奇古怪事。這當中有些令人駭人聽聞,有些令人眼界大開,但亦有人令人感覺怪不舒服的。就正如前陣子這邊廂,城中富豪之子與名模談婚嫁,動用上過億元的籌備費用;而那邊廂,城中幾個調查研究所得,活在貧窮線邊緣的勞工階層,總數卻已達三十多萬,較之幾年前的同樣數字,不減反加。而當中他們的時薪少於二十元,而月薪少於三千的,又比比皆是。筆者的學習成長期,深受自由主義的洗禮,對於任何物品的價格釐訂,均認定「市場調節」的力量遠勝於政府在行政與立法上的干預。然而,事實擺在眼前的是,香港過去幾年的不干預,已促成商人集團單方面的獨大,而弱勢勞力組群的「議價能力」,已接近「似有還冇」的境地。用來量度一個地方「貧富懸殊」的「堅尼系數」,一早指出香港現今的「貧富差距」,已屬世界各地排名中的前列,而且貧富間生活的距離正日漸擴大。筆者看看城中花費數億的盛宴,又再看看身邊的貧苦大眾,特別是他們的下一代的生活,詩聖杜甫的名句:「朱門酒肉臭,路有凍死骨」,即湧現眼前。寄盼下一任的特首,要認真地往這方面想一下解決方法,而不要停留於一些「宣傳口號」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