偶像心理學 撰文:史提反.黃
從心理學的角度看,喜歡或迷上一個人、一件事、一樣東西,都有其背後的原因。就以迷上偶像來說,要不就是因為樣貌(外觀),要不就是因為氣質,要不就是因為才華。簡而言之,就是歸因於「缺乏」與「投射」。
所謂「缺乏」,就是自己沒有而希望擁有的特質,即如:外貌、身材、才能等。而所謂「投射」,就是自己暫時沒有(或永遠不能擁有)的經驗、閱歷,比如是:當成功人士、明星或運動員等。
歌影迷(Fans)戀上某一特定藝人,原因當然並不完全一樣,亦涉及頗多個人特定的人生階段與歷程。當中,有些是透過偶像作「避難所」,有些是通過偶像的成功經驗作「自我勉勵」,亦有些是借助偶像去完成自己的「夢想」。特別是最後一類歌影迷,他們對偶像的要求,更遠非一般人的想像。他們會跟著偶像笑,跟著偶像哭。而遇上偶像所想、所做的事情,與他們你想的並不一致時,他們則會表現出異常的悲哀,異常的失落,或甚至極端的憤怒。
偶像於歌影迷的影響,是毀譽參半的。從壞的方面說,歌影迷須花上大量時間,去搜集其偶像的資料。而另外一方面,偶像的一頻一笑,亦能帶動歌影迷的情緒。然而,從好的方面說,偶像能為歌影迷樹立一個良好的模樣,並能透過其力量,鼓勵多些人參與社會。
當然,偶像也是有遠近之別的。近的偶像,可能跟他的歌影迷說著同一種語言,在同一處地方成長,和經歷著同一個的年代。而遠的偶像卻總是遙不可及,似近還遠。歌影迷可能跟他說著不一樣的語言,在不同的文化環下成長,甚至活在不同的年代。
近年,網絡的發達,毫無疑問,把偶像(特別是年青的偶像)與其歌影迷的距離拉近了。專題網站不獨能為歌影迷提供其偶像最新的資料,亦可替他們提供與偶像交流的機會與平台。而博客日誌等的工具,則有利偶像作「一對多」的交流。也從此,歌影迷的交流、聚會,都能在一個較公開、透明的空間內進行。沒有了往昔年代的遙遠與神秘,但卻也帶來更多千奇百怪的奇異幻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