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墨攻》的觀後感:談墨家的兼愛、非攻 撰文:史提反.黃
電影《墨攻》改編自日本漫畫家森秀樹的同名作品的開首部分。(香港版取名《墨子攻略》。)
故事說墨家行者革離,不理其他墨家同門的反對,獨自前往梁國助其抵抗前來侵略的十萬趙兵。結果,憑革離的智慧,梁國是保住了,但他卻不能阻止戰爭中的無辜殺戮,與及權力私慾的橫流,卻最終失去他自己想保護的人。電影多番透過革離自己的夫子自道與提問,帶出墨家對理想世界的想法。並同時透過梁王、趙將巷淹中、梁適等對革離與墨家的看法,指出墨家思維的基本缺陷。比如:墨家的兼愛,是否應該對不同的人,有些選擇?墨家助人前,有否想過被助者的真正想法?墨家的兼愛、非攻,除了在戰爭的混亂時代,能感動人心外,是否一套有利統治的思想?而墨家的滿腔熱血與濟世為懷,在私慾橫流的世代,又其實是否祇是一種自欺欺人的「天真」?
筆者無意否定墨家的理想與眼界,但對人性的掌握不穩,卻直接導致墨學在戰國中後期,曇花一現後步入息微的階段。歷史上墨學的鉅子,早在一次助人守城時,全數犧牲。繼而以一種「任俠熱腸」的形式流傳後世。或者,想到這裡,筆者覺得,身處現代的我們,應該感謝上天讓賜給我們一個較為和平的年代,而不用直接面對戰爭、(封建式)極權與(被迫面對及選擇)死亡的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