吃在深秋 撰文:史提反.黃

 


吃,是中國最偉大的文化表現之一。而每逢秋涼,筆者便總會想起蛇羹和大閘蟹。

蛇羹,最有名的煮法,自然是「太史五蛇羹」。把幾類肥美的蛇放在一起的去餚湯,並伴之以菊花和一些香草去吃。而大閘蟹則以洋澄湖的為首選,太湖的次之。烹煮法則亦簡單,祇須用沸水把之蒸騰十多分鐘便可。祇是,近年正宗的大閘蟹已不多見,而以江南附近所出彥產的毛蟹濫竽充數的多。

無論吃蛇或吃大閘蟹也好,輕嚐淺酌則妙,份量過多卻不適宜。以蛇羹為例,三五兩,已很足夠。至於大閘蟹,以幾兩一隻為例,其實吃兩隻以上,亦已是太多。

筆者觀察所得,憑一個人進餐的時間長短,大抵可知道那個人的家世。筆者就見過活得較為富裕的人,會花三幾個小時去弄一餐晚飯來吃。也見識過活得較為貧苦的人,花十多分鐘去把眼前的食物一掃而光。

說到這裡總好奇,想知道那些美女是如何吃和拆過開大閘蟹的呢?當然,筆者向來都是不主張美女在眾目睽睽之下,吃原隻燒雞和大閘蟹一類的東西的。此無它,美食自然是天公的恩賜,然而,唐突佳人卻不能不算是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