澳門街風雲 撰文:史提反.黃
自二零零二年澳門政府開放賭權起,澳門便進行經濟高速增長期。於澳門賭業行內而言,高薪挖角、主動跳槽,無日無之。而賭場、賭廳的面孔更新,亦超乎一般人的想像。至於賭業以外,澳門社區由賭業所帶動的熱錢流動、新建築規劃及旅遊收益,亦把澳門的人均生產值,推高至前所未有的位置。經濟數字指出,自零二年計起至今,澳門全民生產總值已升愈七成,達到九百二十五億元。而單就賭業的收益而言,亦已超越拉斯維加斯,成為全球之冠。然而,如此的「繁華」背後,卻藏著不少隱憂。其一,是澳門賭業的收益,佔去澳門整體經濟總收入達五成,暴露澳門經濟嚴重傾斜、失衡。其二,賭業競爭加劇,造成不良性的招聘、挖角潮,致令澳門人的工資水平突然地非正常、非全方位地增長。普通中學程度畢業,再稍加賭業訓練者,即有上萬月薪,造成新經濟貴族。也由於此,澳門近日即出現年青人「不想入讀大學讀書」的暗湧,而另一方面,卻又有新經濟貴族一擲千金,買貴樓、買新車等前所未有的怪現象。澳門政府透過開放賭權的如意算盤自然利害,然而單靠不斷加推賭牌的方法,不會永遠有效。澳門的賭業集團就估計,由零二年開始計起,除了之前所錄得的驕人經濟成果外,賭桌的數目將在未來五至十年間,較前上升達二十倍。試問長線而言,澳門還能夠持續增加遊客數量到如此地步嗎?永利開幕所強調的「以渡假式消閒作導向」的大方向,對一個以賭業集團來說,絕對正確。但倘若一個地方政府採取同樣的策略的話,筆者卻不敢公維。經濟利益(尤其是快錢)永遠是魔鬼,教人難以抗拒。於此,筆者倒欣賞韓國政府禁止國民涉足賭場的做法。畢竟,以「賭」(及其衍出的娛樂事業)作為一個人或一個地方的事業,都教人有一種「不務正業」和「難以持久」的感覺。而說得實際一點的話,「把所有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之內」,也不是智者所為。願澳門的何厚鏵先生三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