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偷拍事件」背後的香港傳媒生態
偷拍女星更衣及走光照,誘導少女拍攝少布或濕身衫相片,在香港的傳媒生態環境中,早已是司空見慣。然而造成這樣的一個惡劣環境,除了要「感謝」香港的新聞自由傳統外,近年香港的傳媒的生態改變,絕對不能不提。要知,時下本地的娛樂資訊與選擇,早已超乎大家的想像。免費網絡資訊不用說,連免費報紙也有三份。況且,在好幾個傳媒領域內,都有寡頭獨大,黨同戈異,以本傷人的趨勢。就以今次無線娛樂新聞台所搞的「維護私隱•捍衛尊嚴」為例。它的皇者至尊氣勢,又有幾多個傳媒幾夠做到?在僧多粥少,大眾娛樂資訊資源分配不均的情況下,部分傳媒除了結盟、借用國內(外)大款勢力外,「挺而走險、飲鴆止渴」就是他們無可奈何底下的選擇。當然,把自己的快樂、生存,建築於失德或他人的痛苦之上,也仍是難以令人接受的。祇是,當一些新聞工作者在堅持專業操守的同時,可能會導致三餐不繼。又或者,清純、正派的報導,會被看成是「冇野睇」時(像以前的華僑、星島),捱著嘲諷及饑渴的新聞從業員,又能堅持得多久。筆者一向傾向政府應該「積極不干預」,但就今次或同類事件來說,稍稍釐清新聞報導的「遊戲規則與底線」,卻似乎是必要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