都市戀愛與婚姻
本地兩家電視台以女人為主題的劇集、節目,一個繼一個的開拍,亦一個繼一個的播完,而當中有些甚至表面上是以男人為中心的。然而,祇要稍稍看過一、兩集的都會知道,劇集仍是以「女性角度」出發看男女關係,並繼而以「家庭主義」作主要詮譯、陳述的觀點。此中原因,不難明白,電視台的劇集向來以女性觀眾,特別是以已婚婦女群為主。對「男人心態」太真實的詮譯,她們未必會接受之餘,甚至亦不會明白。於是乎,劇集結局以例牌方式「大團圓」,一如所料以重申「家庭主義」的舊調告終。電視劇集固然沒有給大眾帶來驚喜,更加沒有為大家揭開真相的序幕。而假若以現時全球「啟發思考式」及「資訊劇集」的趨勢去看這等劇集,筆者不禁懷疑這類劇集還能剩下多少的觀賞價值。眾所週知,全球現時的婚姻及家庭趨勢是遲婚、不婚、獨立式同居關係、「非家務化」及「拒絕生育」。婚外情趨勢持續,以香港為例,一百對新人結婚的同時,有五十對夫婦正式離婚。已結婚人士中,平均每人之前曾拍約三次拖。而未來學家又推論,這一代人很有可能要結兩次婚以上才屬正常。這還不止,近年倫常慘劇不斷,夫妻間虐待、互相虐待的數字持續上昇。而定期光顧情色場所的男男女女,據大規模研究指出,又有七成以上是已婚人士。這些數字告訴大家,電視劇作為「合家歡」的大眾娛樂,拍攝甚麼都是沒有問題的。但假若電視台在來著的日子,要面對學歷與要求都持續上昇的一群觀眾的話,則更接近「現實」的劇集,是有必要在營光幕前「重現」出來的。早前電視台的一齣劇集之所以成功,就是因為它其中一環的「姊弟戀」情節,刺中了現時觀眾的情緒。而時下香港漸次形成氣候的晚年離婚、再婚、愉快分手現象等,依筆者看,電視台也該是時間把它們呈現於觀眾眼前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