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犬


早前在《信報》看到梁巨鴻君的〈老犬〉一文,感同身受之餘,幾乎更要滴下傷感的眠淚。文中說梁君家中的老犬斑點狗 - 囡囡,失聰後仍貪吃如昔。然而,大小二便卻漸趨造次,難於控制。最後,並以「養狗只是養愁根」之言作結,說就算要「麻煩」五年、十年,也是甘心情願。

其實,凡愛犬之人幾乎都經歷過「愛多一次,痛多一次」的矛盾。有更甚者,於自己一頭愛犬離逝以後,更會發誓從此不再收養其牠犬隻云云。站長愛犬、養犬久矣。亦曾經歷「失犬」之痛、犬隻漸老及牠們隨處便溺而不能自控的麻煩。然而,犬隻於站長的意義,卻始終如一。犬隻是我們的朋友,而且更是百分百忠心及無條件的朋友。

曾看過一些愛愛犬人士的文章,說「飼養」這概念其實不大妥貼,而把牠們說成是我們的「玩伴」,就更是「不恭不敬」。正確點說,是我們邀請了我們自己喜歡的朋友來一起生活,並透過牠們的「光臨」,替我們的生活,增添了姿采。

說起來,無論現代社會的各方面條件如何改善,一頭家犬段斷斷亦不能活超過二十年。而對於我們的這些「忠心」朋友,我們又何苦對牠們加以責難呢?站長從前也會責打犬隻,祇是近年一來家中所養的犬隻都年事已大,二來又想到牠們既是我們生命的良客、知心,便再也打不落手。所以,若再看現時棄犬無數、街邊的流浪犬成群,就更覺現代人的涼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