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人不可以貌相?!》
 


早前兩天看《信報》文啟明君的《人不可以貌相》一文,深表認同。文君說,他自己「心術不正」,閒時會上「鹹網」看「四仔」。故不明白為甚麼會有這麼多「樣貌娟好」的女人,最後會當上了「小電影」中的主角。反而相貌平平的,會扶遙直上、飛上枝頭,在大銀幕裡「大紅大紫」。又說他多年來累積了一些經驗,發現「大眼」的好奇,「細眼」的小心。「大嘴」的喜歡說話,「細嘴」的相對地沉默。

實際上,站長應該比文啟明君更「心術不正」,也更早發現「三仔、四仔」中的這個現象。而且,站長亦經常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美女,為甚麼會「淪落」到當推銷員、服務員、待應等的職業。而我的結論卻是「心態與氣質」的影響。從心理學上講,是「行為」、是「小動作」。從「相學」上講,是「動相」而不在「恆相」。

其實,祇要小心觀察,很多較「淺薄」的美女一停下來的時候,即會「發呆」,內心表現異常「空洞」。而且,相處一久,更會發現她們較「賴散」。而過了某個年紀,就會「超速變形」、一厥不振。

至於文君說的「眼大、眼細」、「嘴大、嘴細」論,站長則完全讚成。祇是,影響著一個人最終性格乃至成就的元素,畢竟是太多,不容易「三言兩語」就說得清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