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 誰關心「阿叔」的壓力?》
「巴士阿叔」片段,在網上竟然被人瀏覽超過百萬次。若果這要收費的話,製作人大抵可以「安享一年半載」。然而,群眾除了「好奇」和想滿足「當法官」的慾望外,似沒有發覺這些近年流行的「網上新聞直播」,其實正侵犯著我們自己這些平凡人的「私隱」。阿叔縱然「行為有些不當」,但是否需要付出如此「代價」?乃至被批評?反而那個年輕人竟變成了「英雄」?這樣「判案」,我看是建基於「年齡認同」多於「文明標準」。而那位年青人的「矯揉造作」、「欲拒還迎」,也足以令筆者「噴飯」。(要知「片段」前發生甚麼事,無從得知。但影片中所看,「阿叔」則不外是一般阿叔的「行為模式」而矣。那年輕人憑甚麼?筆者也喜歡「英雄」及君子。但筆者最討厭「弱者」,更厭惡「多管閒事、其身不正,但卻要強出頭」的人。) 此外,究竟又有多少人關心「阿叔」口中多次提及的「壓力」呢?這我想更加值得我們反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