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畢二零零六年二月十日《信報》文化版紙鹿君的〈搞笑功力〉一文,有不吐不快的感覺。
文中,紙鹿君從所觀看的DVD,比較及分析了許冠文的《鬼馬Talk Show2005》及林海峰的《是但嗡發花癲》兩個棟篤笑表演。
然而,除了兩個棟篤笑的名稱是正確之外,紙鹿君對它們的出版日期、篤棟笑這門表演的藝術重心所在,以至是評價,似乎都不甚了了。
先說出版日期。
紙鹿君說它們「剛巧都在農曆新年前後推出了DVD」,而實際上是它們都祇是在農曆新年「前」(沒有「後」)出版了DVD。
而許冠文那盤光碟,就更早在去年十月左右已出版。其次,是篤棟笑的表演概念問題。
紙鹿君以〈搞笑功力〉為題去造文章,而且一開始又提及周星馳早期在電影裡的市井,並以之去附會後文,也令筆者不敢恭維。
要知篤棟笑這種源自西方的表演形式,向來是側重由語言去形構的「幽默」,而不在於「搞笑」。
重視理性與內心體會,而不重視感性與爆笑效果。所以,前者其實絕不市井,反而有知識份子的味道。
但紙鹿君似乎連這點也弄不清楚。
再次,是在文中紙鹿君高捧許冠文而抑貶林海峰的說法,筆者亦覺得不妥。
紙鹿君說,許冠文「明顯肚子裡多了墨水」。
可惜的是,這點筆者從DVD的表演中所見,不單完全沒有發現,更會認為「觀眾其實是會悶死、沒有驚喜及失掉興趣才是」。
紙鹿君說「同是講夫妻相處,許氏的處理手法更能讓觀眾感到共嗚」,
「從討論婚姻、男女相處到諷刺時弊,全都做到立場清晰,一針見血」云。
但紙鹿似乎看不到許氏所說的,除了是大部人都能輕易說得出的「真理」外,陳腔濫調及拾取他人牙慧的地方,卻是多得驚人。
(而細看許氏盒內附上的製作單位及名單,你亦發現創作部分是有三個名字,分別是:許冠文/梁榮忠/黃詠詩。)
此外,許氏的口頭演繹,沙石之多,比如:把「整容」說成「改容」、整天說「老老實實」這個字眼,就更令筆者看得不暢快。
反觀,林氏思想的「天馬行空」、「聲音變化」的恰到好處,卻令筆者不得不「心服口服」,說聲「厲害」。
當然,全文有兩點是筆者絕對認同的。
其一,棟篤笑的表演,在香港來說,數黃子華的,是最好。
其二,所有對他人創作的評價,都難免涉及眼界、身份投射與認同。
而這次,明顯地筆者傾向認同林海峰。